季砚书也是一愣,没想到宴席上不见踪影的太子能在这撞见,回过神来后忙不迭地弯腰行礼:“太子殿下。
”彤儿是季砚书的小字,是出生时老王爷亲自取的,一般只有家中亲人才会叫,旁的人并不知晓。
盛景义叫出口,本是不大合规矩的,但因老皇帝阴差阳错让季砚书认了他做兄长,二人又自小一处长大,也就不讲究这么多了。
盛景义听了她的称呼,顿时不悦起来,他走上前两步,趁着季砚书还没起身,抬手在她脑袋上削了一巴掌。
“欸呦!”盛景义半点没收着劲儿,季砚书被这一巴掌打回了原型,捂着脑袋在一旁龇牙咧嘴,连带着全身花里胡哨的珠翠都一起叮咣作响。
盛景义则背着手,皱眉问,“在这浑叫什么?”季砚书不尴不尬地笑笑,从善如流地改了口:“二哥。
”盛景义这才缓了缓脸色,正色道:“今天这么晚了,你来这干什么?”“陛下早就溜了,嘱咐我走之前来看看。
”季砚书探头探脑看向盛景义身后的房门,“娘娘已经歇下了,怎么这样早?”“老毛病又犯了,刚吃了药说乏,就先歇下了。
”盛景义招招手,将季砚书引入偏殿,一旁跟着的老嬷嬷刚点了灯上好茶,就被他挥手遣散了。
房间里一时间安静下来,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。
盛景义喝了一口热茶,等外面彻底安静下来,才朝着季砚书开口:“听不见就坐近些,难不成还要我请你吗?”季砚书低头喝茶,也不知道品出什么门道没有,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站起来,挨着坐到了盛景义身边,她蹙着眉抬头:“哥你刚才说什么?”盛景义:“……”“这才几步远的路,怎么也听不清?还像是比刚回宫那阵子更严重了。
”面对季砚书这种无赖,太子殿下向来是没什么脾气的,勉强平息下去额角的青筋,盛景义皱眉:“既然这么不方便,怎么不知道随身带着人,你身边的那个小女官呢?”季砚书不甚在意地摆摆手:“我又不是缺胳膊少腿的,老让她们围着我转干什么,难得进宫一趟,我让她们玩去了。
”长宁公主是个聋子,放眼整个京城,知道这件事的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。
她耳疾虽非天生,但也是自小就坏了,三步以外听不清人说话,但好在她唇语练得不错,长到这么大,倒也从没让外人看出过端倪。
见盛景义依旧蹙着眉,季砚书便又软了三分语气:“我又不是小孩子了。
”盛景义瞪了她一眼,倒也没再追究,只是又喝了口茶:“顾玄明回京了?”听见这个名字,季砚书一下子安静下来,眼观鼻鼻观口:“是。
”盛景义看着她:“你怎么想?”季砚书莫名其妙:“什么我怎么想?”盛景义的神色突然变得有些复杂,他摩挲着手上的茶杯,好半晌才开口:“打算这辈子就这样么?”季砚书闻言放下茶杯,不知道是不是携芳殿的老嬷嬷年纪大了糊涂,找的茶叶不知是什么时候的存货,有些受潮,不怎么好喝了:“这样不好吗?”盛景义就这么看着她。
“既然觉得好,怎么这么多年都不往将军府去一趟?”季砚书哑口无言。
见她沉默,盛景义也便叹一口气,语气里多了一份语重心长:“当年钟老将军总有苦衷,我知你心里怨他,但……”“二哥,我今年二十有三,不是什么不知事的小孩子了。
”季砚书无奈的看了他一眼,张了张口又闭上,想了想才说,“建元十年,那一年老王爷战死,王妃病重,回想起来,就算我之后北上疆域,也再不见那样冷的冬天。
”她话说到一半就住了口,季砚书低着头,等到口中的苦味都散尽了,才缓缓吐出几个字:“但是二哥,那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。
”她轻笑一声,随后又死猪不拍开水烫地说:“二哥是知道我的,我五年没握剑,早就提不动啦,老将军见着我也是徒增烦恼,我也不耐烦他老人家,还是不去添堵的好。
”从携芳殿出来,早就已经月上中天,季砚书没喝酒,却依旧觉得脚底下轻飘飘的。
清风徐徐,她却总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,出不去进不来,不够痛快。
“殿下。
”前面忽然伸出一只手,季砚书抬头,是侍书。
“宴已经散了,大人让奴婢来寻殿下。
”侍书扶住她,依旧什么动静也没有,影子似的。
季砚书瞥了这小丫头一眼,问:“都听见了?”侍书抿抿嘴,不说话。
季砚书有点头疼,侍书这丫头其实很不错,是小时候钟老将军买回来送给她的。
聪明伶俐,做事也仔细,身上很有些功夫,季砚书使唤的顺手极了,完全不需要操心。
唯一不好的一点,就是她是个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的闷葫芦。
不该说的不说,该说的也不说。
每天鬼影子似的跟在她后面,季砚书又不喜欢相府里其他人贴身伺候,所以院子里什么动静都没有。
也难怪她第一眼看见叽叽喳喳的时春就喜欢,说什么也要拉进自己房里。
季砚书侧头看侍书,见她还是那一副欲言又止的摸样,突然换了个话题:“侍书,咱俩打个商量。
”侍书不明所以的看着她。
季砚书接着说:“这样,从今天开始,你每天多跟我说十句话,说满一个月,殿下给你涨例钱,怎么样?”看着自家殿下这副没心肝的模样,侍书看起来更郁闷了,她似乎狠了狠心,半晌才抬头,慢吞吞地出声:“殿下当真,这辈子都不打算踏足将军府么?”季砚书本来一脸鼓励的表情僵住了,闻言张了张嘴,突然就对自己刚才的提议很后悔。
谁知道侍书这倒霉孩子不仅会当闷葫芦,还会精准的哪壶不开提哪壶。
她转头看着这个倒霉孩子,好久才说:“这些年我不叫你去,你去的难道还少吗?”侍书扶着她往前走的动作一顿,脸霎时间就白了,她虽然知道季砚书不会怪她,但是自家殿下和钟老将军的误会由来已久,三两下也是弄不清解不开的,她是季砚书身边唯一的丫鬟,这种行为对于殿下而言,无疑是一种背叛。
她两步走到季砚书面前跪下:“奴婢知错。
”季砚书看着她的发旋,还是软了语气:“起来吧,又没说怪你。
钟老当年救过你一条命,又将你安排到我这来,对你应该算是再造之恩,如今他已年老,钟沁又是个不着调的,你去看看也是应该的。
”侍书站起身,又扶着季砚书往外走去,没走两步,她又开口了:“那殿下真的不打算帮太子吗?”季砚书心里叹气:……这孩子还是安静一点的好。
其实太子今日步步紧逼,打的什么算盘,季砚书是明白的。
如今皇权势微,盛云骁在金銮殿上说破了嘴皮子都不如韩丞点个头好使。
朝堂上大半臣子脑门儿上都明晃晃地顶着一个韩字,斗起嘴来比村口悍妇还要凶狠几分,干起事来却一个比一个静如鹌鹑,废物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。
前朝关系剪不断理还乱,连带着后宫也乌烟瘴气的不消停。
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有事没事就爱在他旁边吹点枕边风,不是那个哥哥就是这个舅舅的没完没了,逼得盛云骁恨不得日夜扎根养心殿,也难怪他对静妃情有独钟。
依照季砚书对这个皇伯父的了解,要不是容易被礼部尚书指着鼻子骂“成何体统”,盛云骁估计早就剃了头发当和尚去了。
现在朝中要说唯一还算是正常人的,估计也就是一个盛景义了,而且按照季砚书这点不多的眼光,他说不好还是个不世出的人才。
别的且先不说,就说在现下韩家一手遮天的金銮殿上,太子还能站的稳稳当当,手下还见缝插针的略有那么几个可用的人才,就可见他是个英雄了。
季砚书低头看着脚下一块块三尺长三尺宽的青砖,不由得心里发笑。
如今上京城里的这些人,不知道她的,拿她当个只配在皇上面前逗趣的玩意;知道她的,长辈如皇上钟老,希望她往深宅大院里一缩,平静安稳的过完下半辈子,也算是和她那早死的爹有个交代。
同辈如顾玄明钟沁,昔日并肩而战的伙伴再见面,阴差阳错,物是人非,还有许多不可说不能说,最后谁也没落个痛快。
都不是可以交心的人。
但是太子不一样。
二人自小长在一处,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,一个眼神就再清楚不过。
太子既有争储的心思,季砚书是乐意帮的,就算是为了她爹豁出命去护了一辈子的江山,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韩家再只手遮天。
但是帮什么,怎么帮,却还值得再犹豫一下。
目前看来,虽然大皇子身后有母家帮衬,比太子更春风得意些。
但太子到底是太子,再不济还占着一条名正言顺,虽稍微被动一些,也不算是毫无转圜余地。
更重要的是,大皇子至今都不敢真正撕破脸的原因,就是因为双方谁都没有把军权攥到手里。
换句话说,如果太子能拉拢到顾玄明和他们坐同一条板凳,那么这场储位之争的天平,就差不多要平了。
而好巧不巧,顾玄明就还欠着季砚书一个天大的人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