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军遍布宣城内外,“反抗者格杀勿论!”
萧煜站在城墙高处,眼神冷沉地望着各方逃窜的敌军。
衣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脸色冷峻。
“知会各方,不必收着了,一次打个痛快。”
“是,皇上!”
一夜过去,晨曦的微光照在宣城上方,照出尸骸遍地。
盟军的军旗陆续被拔下,换成了南齐的军旗。
晨光照耀下,凤九颜那双杀红了的眼睛,散发阵阵凛锐寒意。
南齐大军如有神助,杀敌勇猛。
这是一场大仗,双方大军汇聚在宣城,不比在空旷的沙场厮杀,因着各样的房屋,许多武器都用不上。
齐军中,大部分都是原属宣城的守军,对这宣城了若指掌。
哪方占上风,显而易见。
北燕最为强悍的骑兵,被困在城郊,施展不开,燕皇率领残余大军,一路退守至九莲山。
绥和部死伤无数,已是退无可退。
不知是谁,在人群中高喊。
“大夏人从东边城墙跑了!我们也去东边吧!”
可是,等他们好不容易逃到东城墙,沿着大夏人留下的箭支往上爬,却遇城墙外、齐军的乱箭。
于是乎,一帮人又往回逃。
回去的路上,齐军神出鬼没,总能追上他们。
......
九莲山。
燕军被逼上山,以此为防守高地。
燕皇坐在那石头上小憩,周边都是些或躺或坐的燕军,看着十分懒散。
事实上,他们也没有法子。
实在是饿了许久,没力气了。
燕皇的眼神杀气腾腾,怒斥。
“都给朕站起来!列队!”
现在这样,哪里还有燕军之姿!如何能杀敌!
兵士们晃晃悠悠地起身,大多面黄肌瘦,一个个弱不禁风。
将领们商议撤退之策。
“皇上,我们中计了!这宣城我们出不去了!”
“皇上,这股齐军来无影去无踪,起初在东边,一眨眼就跑到西边了。末将怀疑,这宣城暗藏玄机!”
燕皇语气森冷。
“我们还剩下多少人马。”
将领们看向彼此,都无法说出个准确的数。
“皇上,末将估计,昨晚我军至少折损了一半。”
这一半将士,不都是被诛杀的,还包括与他们失散的在内。
燕皇眼神发冷。
“该死!这么多人,都守不住一个宣城吗!”
他咒骂着,眼中透露出不甘。
一旁的武将劝说。
“皇上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。胜败乃兵家常事,这次我们输了宣城,下次还能再打回来。”
只要能离开这该死的宣城,他们就能卷土重来。
眼下这齐军太不好对付。
一来战地于齐军有利,二来,有那玉石碑,齐军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。
其他人也都跟着劝谏。
“是啊皇上。盟军已经攻入南齐,早晚能灭齐。只是眼下的兵力不能全部耗死在宣城了。”
燕皇实在不想认输。
本来打下宣城,再长驱直入,就能直取南齐皇城,结果诸国一面被宝藏迷了眼,一面想让别国冲在前面,好坐享其成,迟迟不愿离开宣城,反而中了南齐圈套。如今功败垂成,叫人好生恼火!
但是,就此撤离,也是空话。
他嗤笑。
“撤离?
“你们以为,现在还走得掉吗?
“四方城门都已落锁,且城外还有齐军设伏,进出都是死路,不如杀尽宣城里的齐人!”
“皇上......”众将领还想再劝说。
燕皇主意已决。
他阴狠着一张脸,眸中尽显狂乱。
“守住这山头,打到底!”
......
诸国都在谋求生路。
有像北燕一样,誓死顽抗的。
也有放弃抵抗,乖乖被抓当战俘的。
五十多万盟军,还在作战的,只剩下三十万。
驿馆。
陈吉来向皇帝禀告。
“皇上,皇后娘娘带兵去九莲山了。”
萧煜眸色微冷。
“她带了多少兵马。”
“三万,还有缴获的弓弩。说是继续围困九莲山,让您不必担心。”
萧煜晓得她是何打算。
围困敌军,可比直接攻打容易。
这样能减少己方的兵力损失。
城中作战,有将士们,他身为帝王,还有其他事要做。
“研墨。”
他坐于案前,眼神冷然。
是他南齐向诸国下战书的时候了!